5月2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工作报告主要包括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扫黑除恶、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三大攻坚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等。其中,既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务实举措,也有各地法院的鲜活经验。
今年报告的内容,聚焦在了两大方面:一是顺民意、惠民生,也就是回应群众关切,服务经济发展。群众关心什么,报告就回答什么。二是接地气、应潮流,也就是紧贴社会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社会关注什么,报告就回应什么。报告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讲’:讲亮点、讲数据、讲故事、讲规则、讲互动。
通过整篇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让我觉得哪里有司法需求,哪里就有司法服务。坚持以执法办案为核心,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坚持以司法为民为宗旨,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和期待。其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这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我院而言,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从打通群众诉讼的第一道关口做起,健全“互联网+诉讼服务”体系,积极构建以现场立案为主体,网上立案、自助立案为补充的全时空、全地域“大立案”新格局,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彻底解决了群众“立案难”问题。大力推进建立跨域立案机制,成立跨域立案改革领导小组,组建跨域立案专门队伍,制定《跨域立案工作规范》,优化立案庭硬件设施配置,开通河南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账户,开展网上预约立案和网上立案,举办跨域立案业务培训,规范工作流程,统一立案尺度,实现辖区当事人和律师足不出户就可向全国任何一家法院提交跨域立案材料,并在15分钟内得到管辖法院回复,让当事人免受长途奔波之苦。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智慧法院开启了司法新模式,也让诉讼更便民。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